9月10日,国务院批复原则同意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报送的《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实施方案》。
国务院关于《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实施方案》的批复
关于中医药工作,《方案》提出“加快中医药在基层使用推广。强化县级中医医院重点科室建设,推动每个县级中医医院至少建成2个中医特色优势专科和1个县域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推动县级中医医院发挥县域中医医疗、预防保健、特色康复、人才培养、适宜技术推广和中医药健康宣教的龙头作用,鼓励有能力的县级中医医院牵头组建县域医共体。加强县级综合医院中医科建设。到2030年,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普遍设立中医馆并提升能力。提升边境县市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扩大中医药人才培养供给规模,鼓励开展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师和乡村医生开展中医药知识技能培训。”
《方案》中提出的中医特色优势专科建设、县域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建设、县域医共体、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设立中医馆并提升能力、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师和乡村医生开展中医药知识技能培训等相关工作任务如何有效落地实施?中医药网络平台结合实际工作情况,解读如下:
一、持续开展中医特色优势专科建设工作
平台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县级中医医院“两专科一中心”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关于加快推进中医优势专科建设的意见》等政策要求,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以26个专科399个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为基础,持续开展中医特色优势专科(专病)建设培训,每周三安排全国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三甲中医医院科室主任等专家进行各专科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诊疗方案解读、临床经验分享等相关授课内容。
协助各县级中医医院搭建“中医特色优势专科培训平台系统”,结合“中医特色优势专科(专病)建设学习卡”课程遴选和考核系统,系统推进中医特色优势专科建设培训和考核工作。培训范围覆盖26个中医专科,医院可从平台“中医特色优势专科建设”课程库中遴选2至5个中医特色优势专科开展培训,课程内容包括各科室常见病临床治疗方法及常用中医药适宜技术等。同时部署“中医专科AI智能系统”,依托系统可便捷查询中医26个专科399个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等内容,助力临床决策与专科能力建设。
二、持续开展县域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建设工作
平台根据“十四五”相关政策要求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医疗技术手册》《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等权威资料,持续协助各县域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项目单位搭建“县域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平台系统”,实现上连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视频网络平台,下接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及村卫生室,构建覆盖县、乡、村三级培训与推广网络,结合“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学习卡”课程遴选和考核系统,面向院内和基层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和考核工作。
培训范围覆盖“10类45项以上”“6类10项以上”“4类6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任务要求,支持各单位从平台“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数据库”灵活遴选相关课程开展学习。
同时,配套部署“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AI智能系统”,医务人员可通过系统快速查询各项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操作规范、适应症、注意事项等关键信息,全面助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
三、持续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
(一)持续开展10类10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平台结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疗技术手册》和《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以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医技术操作规范》等内容,遵循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中医技术临床操作的准入规定,以“理论讲解+实践操作”的形式,持续安排中医技术创始人、传承人等专家进行针刺类、灸类、刮痧类、拔罐类等10类10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实操演示、验案分享及临床应用等授课内容。
(二)每周二持续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视频网络培训。邀请中医院士、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省级名中医、中医学科(专科)带头人、中医技术发明人或传承人、全国三甲中医医院科室主任等专家通过视频网络培训的方式,面向各入网单位讲解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技术实操、验案分享)、中医特色优势专科(专病)、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分享、当月热点课题等授课内容。
(三)每周五持续开展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系列培训。以理论讲解与实操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讲解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应用级操作方法。
(四)持续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巡讲活动。自2012年起,中医药网络平台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视频办”组织专家先后赴浙江、四川、安徽、山东、广东、河南、湖南、天津、云南、陕西、宁夏等各省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巡讲活动。活动采取“理论+实操”相结合的形式,专家现场讲解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基本理论,并亲自演示针刺、火龙罐、平衡火罐、全息刮痧、艾灸、小儿推拿、棍针拨筋、中药膏摩等各种常用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操作方法和操作规范。通过专家现场示范与指导,医务人员得以近距离观摩学习并进行实践操作,进一步加深对中医药适宜技术理论基础和操作要领的理解与掌握,切实提升临床应用能力。
四、持续开展基层中医药知识技能培训等各项培训工作
依托于“中医药网络平台视频网络中心”及各单位搭建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平台系统”,平台持续开展系列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涵盖中医特色康复、中医“治未病”干预、基层中医药知识技能、护理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中医非药物疗法等重要领域,全面支持各中医医疗机构和基层卫生人员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推动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的规范化应用与普及。
五、协助各单位开展中医馆建设工作
平台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乡镇卫生院中医馆服务能力提升建设标准》,依托平台中医AI数智化中心,持续协助各单位开展中医馆服务能力提升建设工作。包括开展6类1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针对孕产妇、老年人、儿童、高血压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的中医药健康服务知识培训,并提供中医药文化建设和科普宣传指导。全方位支撑各单位高效落实政策要求,全面提升中医馆的综合服务能力水平。
六、开展县乡一体化建设工作
2014年,根据新都区“县乡中医药一体化”全国试点工作的需要,中医药网络平台协助新都区中医医院设立全省第一个“县乡一体化管理”示范平台——新都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视频网络中心,有力推动了县域医共体的建设与发展。此后相继支持临朐县、双流区等县级中医医院推进“县乡中医药一体化”管理模式,助力组建县域医共体,促进优质中医药资源下沉与县域中医药服务协同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仅供平台用户阅览,未经允许不得转载。